警惕针对“海归”人才的四种论调_ZAKER新闻 也是时代的风向。近段时间以来
创始人
2025-07-04 07:50:15
0

人才的流向,也是时代的风向。近段时间以来,受地缘政治、学术环境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许多早年留学、旅居海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回国,投身不同岗位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日前,世界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引发广泛关注。网络上,有人对其回归表示欢迎,也有网络大 V 揪住网传言论质疑 " 是不是回来当间谍 ",也有主观臆断 " 混不下去所以回来养老 " 等等。

一些针对海归人才的奇谈怪论,概括起来有四,不妨辨析之。

(一)回国养老 " 摘桃 " 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吗?

这类论调认为,在国家条件有限、发愤图强之际,这批人舍近求远、奔赴海外,没想着为祖国人民作贡献。如今 " 西边不亮东边亮 "" 蛋糕做大了 ",就想着回国 " 摘桃子 "" 分蛋糕 ",甚至认为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士,出成果的 " 黄金年龄 "" 巅峰时刻 " 都在海外,该养老了才想回来," 动机不纯 "。

有这样一个故事。1979 年,面对 " 留学生可能不归 " 的担忧,邓小平同志目光长远:" 只要中国发展得好,我相信他们就会回来。如果中国 10 年还发展不起来,我不要他们回来,回来也没有用。"

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现实的必然。人才聚集的地方,当然也是最有希望的地方。今天的中国,从卓越创新能力到优厚科研条件,从科学评价机制到政策支持力度," 梧桐树 " 栽得好,自然乐于见到 " 凤凰来 "。

沉睡的是猫头鹰,翱翔的才是真凤凰。特别是,那些 " 低垂的果实 " 早就摘完了,至于更丰硕的收获,跳得高、飞得远才有机会够得到。

门槛,不可谓不高。从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来看,对归国人才的科研水平、行业经历、原创成果普遍提出了要求," 火眼金睛 " 容不下滥竽充数者、徒有虚名者、招摇撞骗者。就算偶有漏网之鱼,也会在大浪淘沙的市场检验下去伪存真。

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在归国人才的使用上,从科技前沿的领军攻关,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再到国际合作的资源整合,哪一项是 " 躺平 "" 养老 " 就能完成的?要在今天的中国崭露头角,没几把刷子根本支棱不起来。

价值,不可谓不明显。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 2023 年,70% 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70% 以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大部分三甲医院院长,都是留学回国人员,存在感不低,贡献也不少。

忆往昔,那群在艰苦岁月归国奋斗的爱国科学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何为 " 一片丹心系家国 ";看当下,无数开放时代纷至沓来的海外英才,也让我们更为直观地感受何谓 " 此生无悔入华夏 "。无论是谁,不管何时,只要肯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都能扎下根、开出花、结下果。

(二)回国人才"二流":" 来不能、能者不来 " 吗?

这类论调认为,当前回国的这批人才都是在海外混不下去的 " 二流人才 ",是外国抛弃的群体,因为头戴 " 海归 " 帽子,回国后反被当成了 " 宝 "。

是不是宝贝,靠的是成色,而不是外观。人才更是这样。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动辄以 " 国家安全 " 之名肆意插手、干扰学术研究,导致中国学者、华裔学者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们中很多人非但不是 " 二流 ",恰恰因为其研究领域重要、在行业内领先,才被视为 " 威胁 ",受到排挤、打压。给他们提供遮风避雨的港湾、施展才华的舞台,人才找到成长沃土,国家注入新鲜血液,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今日中国,早已不是谁顶个 " 海归 " 的帽子就被盲目推崇的年代。拿出真才实学,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获得相应岗位和待遇,这一点,对海内外人才都是一个标准、一把尺子。

再退一步讲,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归国人才都必须是 " 顶尖 "" 一流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对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需求旺盛。只要是在其研究领域内踏踏实实奋斗、兢兢业业付出,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所贡献,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重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则天下无不可成之事。

(三)出国留学 " 原罪 " 论:" 姑息汉奸 " 吗?

这类论调认为,选择出国留学就是不爱国,是一种原罪,即使之后回国,也是利益驱使或无奈之举。

"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 " 是我国多年来奉行的留学工作方针,是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和途径之一。一些自媒体针对海归人才搞道德绑架,为博流量放大偏见,无疑是短视狭隘的,也是有害的。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垄断科技,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样样第一。爱国不分地域,科学家要热爱祖国,但科学的交流不能只局限于一国。创新探索的路径本就多元,跨国学习正是彼此借鉴、缩短技术差距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些自媒体常常引用的 "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不能只强调后半句,而忽视前半句,两者辩证统一。

遥看百年前,留美幼童曾被视为 " 卖国贼 ",背后局限的视野、闭关的思维,恰是今天这类看法的母版。在 "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 的今天,在 " 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 " 的中国,我们当有 "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 的气魄,更要有 " 广纳天下英才 " 的胸怀;在一些国家搞所谓 " 小院高墙 "" 脱钩断链 " 的现在,我们更需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毋庸讳言,确实有个别留学人员言行失当,甚至在出国后毁谤祖国,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将 " 原罪 " 归因于 " 出国留学 "。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的,是不爱国的行为,而不应该是行为个体所在的群体。

积贫积弱时期,詹天佑、蔡绍基等留美幼童,学成回来后为祖国铁路、教育等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留学归来,成就两弹一星伟业;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华人华侨投资捐款,引入源源不断资金活水;新时代以来,新能源汽车、5G 技术、具身机器人的发展突破,也都离不开归国人才的科研付出 ……

不同时代,同样选择;爱国是底色,报国是传承。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留学人才负笈归来,将理想与抱负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祖国发展作贡献。

(四)内外人才 " 对立 " 论:" 同处一山、难容二虎 " 吗?

这类论调认为,推崇海归人才,就是对在本土付出辛勤汗水的人才不公平。

这种对立意识,本质上是一种零和思维,盖因海归人才加剧了竞争。但要看到,人才竞争的本质是能力与贡献的比拼,而非身份标签的较量。今日中国,机遇足够多,事业舞台足够大,容得下各类人才各显其能、各建其功。

海归人才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本土人才更接地气,各有优势,完全可以产生合作的 " 化学反应 ",取得更大的发展推动力。比如,不少互联网企业家都有留学背景,他们通过创业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丰富了人才发展机遇;许多科研队伍里都有海归人才,优势互补,合力攻坚一个个科研难题。

不可否认,个别领域资源分配机制不完善," 重海外学历轻国内文凭 ",存在使用上不平等、待遇上不公平等现象。对此,有的地方通过 " 揭榜挂帅 " 机制,让海内外人才同台竞技、相互合作;有的地方突出 " 贡献导向 ",淡化人才标签;有的地方设立 " 创新共同体 ",鼓励不同背景人才结对攻坚 …… 与其争论不同身份的人才孰优孰劣,不如进一步优化评价标准,破偏见、破四唯、破梗阻,构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生态。

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引进、培养、发展,才能彻底消除杂音,实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海马s5大架子号在什么位置? ... 海马S5的车架号在副驾驶座椅下面。车架号,也称为VIN码,是汽车制造厂为了识别一辆车而指定的一组字码...
02796122提醒疲劳驾驶是... 02796122提醒疲劳驾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长时间驾驶:在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监控系统会监测持...
柴暖排气口必须朝下吗? 柴暖排... 关于柴暖排气口的朝向问题,实际上并非必须朝下。排气口也可以选择朝向后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车辆行驶过...
带透镜的卤素灯可以直接换LED... 对于带透镜的卤素灯,是否可以直接换成LED灯泡,答案是可以的。随着汽车的发展,灯光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
跨省买二手车麻烦吗? 跨省买二... 跨省购买二手车并不复杂,只要确保所购车辆具备合法的手续和齐全的证件,跨省过户与本地过户的流程基本相同...
汽油车会被淘汰吗? 汽油车会被... 关于汽油车是否会被淘汰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虽然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逐渐崛起,但汽油车仍具有一定的...
大车防冻液和小车防冻液通用吗?... 大车防冻液和小车防冻液并不能通用,因为它们所使用的防冻液的沸点和冰点不同,如果混用,可能会导致发动机...
什么是车架号? 什么是车架号?... 车架号,也称为VIN码,是一组由十七个英数组成的独一无二的号码,用于标识汽车的信息。车架号的结构由两...
宝马F900r发动机是隆鑫生产... 回答:宝马F900r的发动机是由宝马自家生产的,并非由隆鑫生产。新款F900R的外观更具运动感,搭载...
帕萨特干式变速箱需要换油吗? ... 帕萨特干式变速箱是否需要更换油:根据厂家的要求,帕萨特干式变速箱属于免维护,基本上不需要更换油。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