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 广东探索农产品 "12221" 市场营销体系以来,广东荔枝频频登上热搜。岭南佳果变身 " 超级网红 ",正在让流量变销量。破题农产品 " 增产不增收 ", 媒体力量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
在 " ‘ 6•6 ’给‘荔’节广东荔枝全球品鲜嘉年华 " 现场,媒体平台、网络达人等营销新力量组成 " 助荔天团 ",两天时间让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9300 万。南方日报 / 供图
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党委书记洪文泽,成为小红书上第一位 " 荔枝书记 "。
遂溪县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熟的荔枝产区之一。全县荔枝种植面积超 4 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 10 亿元。" 遂溪县乌塘镇荔枝产量约占全县一半。怎样让乌塘镇的荔枝走向全国?" 这是洪文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今年荔枝季来临前,《南方农村报》为我们策划支招,到小红书上‘种草’,擦亮‘仙品荔’的品牌。" 让洪文泽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两个月,新屋村成为广东省第一个 " 小红书村 "。300 多名荔农参与打造的 " 全民种草官 " 矩阵,在小红书发布 " 种草笔记 "1000 余条,吸引了全国网友的目光,带动荔枝预售近亿元。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媒体的重要使命。近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 媒体 +" 赋能 " 百千万工程 "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 " 媒体 +" 赋能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文件。
媒体从乡村振兴的幕后走到台前,从记录者化身赋能者。" 媒体发挥信息传播、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舆论引导等优势,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中的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胡敏表示,广东的 " 媒体 +" 探索实践,为媒体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范式。
" 媒体 +" 让农产品走向全球
在 " ‘ 6 · 6 ’给‘荔’节—广东荔枝全球品鲜嘉年华 " 现场,来自广东 10 大荔枝主产区地市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媒体平台、网络达人等营销新力量组成 " 助荔天团 ",两天时间让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9300 万,冲上微博热搜主榜前三名。
广东荔枝频频登上热搜,正在让流量变销量。抖音电商发布的 2025 荔枝消费报告显示,5 月以来,16 个荔枝相关话题冲上热榜,相关内容播放量超 11.2 亿次。5 月 20 日至 6 月 25 日,平台广东荔枝订单量同比增长 15 倍,单品规模居行业前列。
让 " 土特产 " 走得更远,关键在于打通产销壁垒。此次《方案》提出,强化 " 媒体 + 市场 " 系统联动,打造融湾出海桥头堡。
媒体平台成为 " 助荔天团 ",始于广东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的 "12221" 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实践证明,媒体不仅仅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其生产的优质内容更是一种生产力。" 广东喊全球吃荔枝 "" ‘ 6 · 6 ’给‘荔’节 " 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让岭南佳果变身 " 超级网红 ",让农产品走向全国、卖到全球。
令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副总监林少霞印象深刻的是,2021 年是广东荔枝 " 大年 ",珠江经济台通过创意策划、全国联动传播等方式,全网传播量超 3 亿,带动荔枝销售 276 吨,帮助近 80 万荔农增收致富。今年,珠江经济台再次玩出了新花样,首次联动上海报业集团、新民晚报社,构建 " 沪粤媒体 + 政务 + 农业 " 三方协同模式。特别邀请全网粉丝超 350 万的新民晚报社 " 网红记者 " 晏秋秋联动直播,点赞量突破 300 万,其间带动广东荔枝线上订单量环比增长 400%。
新华网广东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自 " 广东喊全球吃荔枝 " 以来,新华网举行了 " 广东荔枝点亮全球十大地标 " 活动,在美国旧金山、法国巴黎等城市成功落地多场广东荔枝全球分享品鉴活动。一颗荔枝搭起中西文化交流桥梁,国际政要、网络达人参与 " 接荔 "。数据显示,近六年来广东荔枝出口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
从最初 " 救火式 " 助农报道,到演变成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乡村振兴之道,广东媒体已经深刻影响并重塑了农产品市场体系。而这样的成功经验要追溯到大陆最南端的 " 中国菠萝第一县 " —湛江市徐闻县。
" 徐闻菠萝‘ 12221 ’市场营销体系的探索过程,也是一部‘媒体 + ’的探索史。" 徐闻县委书记罗红霞回忆道,2020 年春天,受新冠疫情影响,徐闻菠萝面临滞销困境。《羊城晚报》与拼多多合作开展 " 中国田头第一播 ",邀请徐闻县负责人走进爱心助农直播间,带动菠萝销售 30 万斤。
" ‘媒体 + ’是破解农产品市场销售难题的关键抓手。" 罗红霞表示,《羊城晚报》通过直播形式打破产销信息壁垒,开辟了 " 媒体 + 电商 " 联动助农新模式,推动菠萝不仅卖得出,更能卖得好、卖得远。
媒体麦克风唱响农业大 IP
岭南佳果变身 " 超级网红 ",让广东媒体惊喜地发现,手中的麦克风也能唱响农业大 IP。广东媒体广泛运用国潮、动漫、短剧、游戏等手段,讲好广东农业故事。
林少霞和团队连续多年关注广东荔枝销售问题。5 月 20 日成为广东荔枝消费日,离不开珠江经济台的策划。珠江经济台响亮喊出 "520,就用荔枝表达爱 " 的口号,让荔枝销售花式出圈。
这个夏天,荔枝火了,媒体更忙了。手绘微短剧《贵妃又想吃荔枝了》,粤剧名伶直播唱响《荔枝颂》……《羊城晚报》当了一把 " 荔枝推荐官 ",各种系列报道、融媒产品勾勒出广东荔枝的文化破圈之路。
媒体不仅赋予荔枝创新的叙事,还畅通供需两端的链接。茂名高州市是世界最大的荔枝主产县(市)。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高州荔枝也曾遇到过滞销难题。" 全世界都知道了高州荔枝!" 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林常珍表示,多亏了媒体的宣传报道,打响了高州荔枝这个 " 土特产 " 品牌。今年合作社带动荔农同比增收 10%。
通过对荔枝文化的持续宣传,广东荔枝金字招牌逐渐在世界唱响。作为广东最大的荔枝出口商,中荔集团是这场文化赋能的受益者。中荔集团董事长陈耀华讲述道:" ‘媒体 + ’让我们的国际品牌‘荔枝花旦’唱着歌跳着舞走向世界。欧洲客户主动找到我们,想拿下‘荔枝花旦’的独家代理权。"
《方案》提出,加强 " 媒体 + 文化 " 价值共创,开展创意传播营销。总结推广四会兰花 " 父爱如兰 "、乐昌黄金柰李等市场与品牌创建经验,探索打造 " 小红书村 "" 抖音村 " 等生产市场一体新模式。
广东年鱼也是典型案例。广东水产品总产量、水产养殖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以珠海斗门区为例,其白蕉海鲈全产业链总产值达 185 亿元。然而," 产品品类强但品牌弱 " 等问题困扰着许多水产企业。
2022 年 11 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珠海市委市政府首提 " 年鱼经济 "。各大媒体持续关注使 " 年鱼经济 " 广为传播,将年鱼打造成中国新年货。" 到斗门吃海鲈鱼 " 成为假期珠海旅游新风尚,不少游客为了一条鱼奔赴一座城。
" 土特产 " 破圈出彩的幕后英雄
怎么样把广东 " 土特产 " 琢磨透?《方案》提出,促进 " 媒体 + 产业 " 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各地与媒体开展项目共建、运营合作和品牌打造,协同打造一批 " 媒体 + 产业 " 深度融合样本、发展高地。
作为 " 三农 " 领域的垂类媒体,《南方农村报》深度参与广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南方农村报》总经理张璐看来," 媒体的核心功能在于‘牵线搭桥’。我们将农民、合作社、采购商、农业企业等多方资源聚合在一起,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
荔枝能否走得更远,第一步要解决冷链物流 " 最先一公里 " 问题。茂名在全省率先探索 " 田头小站 " 建设,将荔枝储藏时限延长 2 到 4 倍。值得注意的是,田头小站除了仓储保鲜、加工包装,还设置了直播电商、新农人创业实训孵化等功能。《南方农村报》正是串联这些资源的推手。
" 田头小站最初的推广就刻着媒体的基因。建设初期,《南方农村报》就与当地政府一起研究、一起谋划。" 张璐认为,《方案》提出的多项任务,正是广东农产品 "12221" 市场营销体系的 "2.0 升级版 "。广东农业产业的发展早已深深嵌入媒体转型的脚步里。
广东荔枝畅销全球、徐闻菠萝成为 " 明星果 "、斗门 " 年鱼 " 游向全国 …… 借助媒体之力,数十亿级、百亿级的农产业蓬勃生长。目前,广东媒体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 " 品牌—传播—渠道—市场—人才—生态 " 全链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探索实践。
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诞生的背后,就有着媒体的身影。作为博览会承办方之一,《南方农村报》链接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多企业。张璐表示,活动期间还成立中国年鱼联盟,签约投资金额超百亿元,采购总额达 6.5 亿元,吸引超 500 万观众线上收看。
" 这些年来,我们借力举办年鱼产业大会,吸引了全国 400 多家年鱼企业、上千款年鱼产品参展,创造了水产业的‘双十一’消费潮。" 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斌表示。
2024 年,全国年鱼总产值超百亿元,水产品附加值提升约 30 亿元,联动带农超 10 万户。
" 徐闻将‘媒体 + ’深度融入菠萝产业发展全链条,借媒体之力强化品牌造势、人才培育、文化挖掘,全面推动菠萝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罗红霞介绍,菠萝鲜果产值从 2018 年的 9.8 亿元攀升至 2024 年的 27.2 亿元,辐射带动 14.5 万果农增收。
" 媒体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成为产业链重要一环,实现服务产业和媒体发展同频共振。" 胡敏表示。
让媒体成为乡村振兴 " 最强大脑 "
媒体力量下沉农村一线,成为乡村振兴的 " 最强大脑 "。
在深度参与农产品 "12221" 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中,媒体直面农村发展的焦点、难点、痛点,在持续跟踪调研中抓住 " 真问题 "、得出 " 深思考 "、探索 " 好对策 ",为党委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回望 2016 年,徐闻菠萝滞销烂在田里。《羊城晚报》推出的深度报道《同是佳果命不同 菠萝要向荔枝学什么?》引发广泛关注。五年后,徐闻菠萝田间收购价格持续走高,创下历史新纪录。《羊城晚报》再次推出深度报道《菠萝逆袭成为超级网红,这次荔枝要向菠萝学什么?》。
两篇深度报道反弹琵琶,从小切口折射出广东农业的大变化。《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许悦回忆道,这组报道成为农业农村部门的参考材料,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 媒体 + 智库 " 效能聚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澎湃动能。《方案》提出,推进 " 媒体 +" 探索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农业产业图谱、产业趋势、农业贸易规制等方面跟踪研究,总结推广品牌建设亿元村、十亿元镇、百亿元产业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形成决策参考。
先行先试的广东实践充分证明,媒体深度介入乡村产业发展,能够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乡村经济繁荣。
《方案》出台后,广东各地纷纷跟进:河源市东源县成立全省首个 " 媒体 +" 乡村创客工作室,孵化打造 " 航空丝苗米 " 等农产品品牌;茂名高州市研究推进 " 微短剧 + 三农 " 工作,其雄心是打造全国 " 三农 " 微短剧第一村;等等。
一场 " 媒体 +" 变革之风正在袭来," 最强大脑 " 正在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