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一名独居女士,深夜遭遇 " 高价开锁 " 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表示,遇到过类似的套路。
独居女子线上下单 25 元开锁服务
事后被要价 2410 元
8 月 16 日深夜,在上海市普陀区独居的女生小慧(化名),在某线上平台下单标价 25 元开锁换锁服务后,两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将小慧家的门锁强行拆除,随后安装高价新锁,并向小慧索取费用 2410 元。
其中包括:锁芯 580 元、防撬锁体 500 元、把手 480 元、夜间服务费 150 元、强开 300 元、安装 200 元。根据两名师傅的报价,她用计算器加了一遍发现,总价实为 2210 元。
开锁师傅:标价为 "25 元起 "
属 " 明码标价 "
面对堪称高价的开锁费,小慧据理力争。
对此,两位开锁师傅早有准备,他们告诉小慧,相关价格早已在平台店铺的 " 图文详情页 " 有所标注,且每个价格都标注的是 " 某某元起 ",他们是明码标价,就算警察来了也不怕。
两名开锁师傅称,锁芯和锁体均由小慧本人选择,并强调已在安装过程中告知了相关细节。当时已临近凌晨 1 点,疲惫且不安的小慧面对寸步不让的两人,几经沟通后,最终通过微信转账支付 1800 元,以换取对方离开。
事发后,小慧将自己遭遇乱收费的情况,通过多个渠道进行了投诉。
在职能部门和平台方的介入下,商家最终承认,向小慧索取高价开锁费的开锁师傅行为存在不当,并退还了小慧 800 元费用。
律师:存在消费欺诈嫌疑
有律师指出,根据《价格法》,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明码标价,真实准确。虽然商家称价格已在平台店铺 " 图文详情页 " 标注,但以 " 某某元起 " 这种模糊方式标价,且实际收费远高于初始显示的 25 元,属于利用模糊标价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违反了明码标价应当真实准确的规定。
且利用消费者深夜独自在家的不安心理迫使其付款,符合欺诈的主观故意和客观欺骗特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因此商家存在消费欺诈嫌疑。
律师提醒,消费者发现被欺诈后,应第一时间与商家沟通,要求其说明收费依据,若价格不合理,要求退款或重新定价。若商家是通过线上平台提供服务,可向平台投诉,要求平台介入处理。同时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