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小米,再次陷入了 " 大麻烦 " 中:2025 年 10 月 13 日凌晨 3 时 16 分左右,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 SU7 Ultra 的交通事故,驾驶员不幸遇难。
事故画面太过惨烈不放原,只放一个今早网友拍摄的事故现场,粉碎的路牙子大概率就是导致起火自燃的原因。图自网友
得益于现场的多位目击者和成都公安今天下午公示的信息,事故的发生过程已经比较清晰:
当事小米 SU7 Ultra 在事故前的驾驶行为莽撞且不安全,包括十字路口左拐漂移,在最右侧车道超速行驶;
车辆在超速状态下先与另一辆轿车(疑似是出租车)发生碰撞,然后再次与绿化带发生碰撞,随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
碰撞之后,路人发现有人员被困,多名路人主动参与救援,徒手或用工具尝试拉开车门、撞击车窗,也有车主尝试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控制火势,但最终火势仍越来越大直至失控,路人被迫撤离。
值得重点注意的是,成都交警的通报中特别提到了 " 经检测,SU7 Ultra 的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 ",大概率是从遗体中的组织中检测到了酒精的成分。
从交通法规的角度出发,此次事故的归责很明确,即便没有酒驾也是驾驶员全责。
唯一剩下的疑问在于 " 车门为何没能打开 "。究竟车辆无法直接打开门是车辆碰撞之后电气系统失能造成的,还是物理结构变形导致门卡住(虽然有几张消防队破拆的现场照片,但无法说明具体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与今年早前发生的智能驾驶事故不同,小米在此次事故中的直接责任明显要小上许多。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小米汽车用户在现实道路上的事故持续频发,仍无情揭露了一个事实——小米汽车接下来的底层经营战略,必须进行调整了。
逐级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回顾小米 SU7 和 SU7 Ultra 的整个上市历程," 性能 " 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标签。
图自潇湘晨报
今年 5 月 1 日,小米汽车曾试图通过 OTA,新增 " 排位模式 " 需车主在指定赛道达标后方可解锁 1548 匹全马力,旨在甄别驾驶能力、降低公共风险。这一在外界看来很合理的操作很快遭到了很多用户的 " 抵制 "。
有的用户认为 " 这就像买了台顶配电脑,结果显卡性能要考试才能用 " ,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小米的这项新规定,车主即便积极配合规定,在往返专业场地、赛道日相关费用等项目上仍要花数千到上万元不等。甚至在小米公布举措的第二天,就已经有人开始想起了 " 解决方案 ":要么找高手 " 代刷 " 赛道,要么直接强行把小米系统降级回低版本。
在众多用户的 " 声讨 " 之下,小米迫不得已在 3 天之后就撤回了这一次 OTA。
代入到小米自身的视角,在其 2021 年正式起步之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了红海,自主车企的众多新能源产品早已将基础性的出行功能给满足。再加上多年以来自身对于年轻化、性能党的坚持,造出一款高性能的家用产品,并且将其推向市场其实是一件既符合小米自身直觉,也能够在市场调研中 " 自洽 " 的选择。
但很可惜的是,高性能的手机顶多是续航不够长或发热,但高性能的汽车带来的 " 后果 ",是真的能闯出大祸的。而且小米既无法与这样的 " 祸事 " 切割,更没有能力去限制已有用户的行为。
出奇有余,守正不足
在去年跟李翔的一次采访对谈中,雷军曾提到了小米的策略—— " 守正出奇,先上牌桌 "。因为在汽车制造领域尚属新手,因此需要先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创新。
如果说小米在汽车的制造上还算 " 守正 ",那么其他的环节绝对算 " 出奇 ",在后面这些环节中实际上也给自己的用户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以今年 YU7 版本的交付乱象为例。在预订和交付环节,小米 YU7 产生了一轮又一轮的负面:一开始只提示 " 首批交车日期 ",下定后才显示交车实际日期;部分用户在看到交付周期长达一年之后,想跟官方沟通退款,虽然没有进入生产也无法协商;部分黄牛参与其中,导致小米向一部分用户电话要求提前支付全部车款。
讽刺的是,在 YU7 的大定用户调研中,还是这群客户表现出了对于小米极为强烈的坚持(数据来自第三方咨询机构 " 电动汽车用户联盟 "):
因为品牌(50.9%)而选择 YU7 的用户占比仅次于外观(58.9%);
其中近 6 成用户明确表示自己为 " 雷军粉 ",米粉的占比更是过半;
25.2% 的用户在选择 YU7 时甚至没有对比其他品牌;
如果给一次重新购买的机会,44.9% 的用户仍会坚定选择 YU7(过半因为漫长的交付期选择其他)。
伤害这群最支持的人,肯定不是小米的本意。但想要避免本次车祸和抢购这样的乱象,小米真的需要从一开始就 " 谨慎保守 ",无论是产品的打造思维还是营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而事实上,尽管有营销的功劳,其实有相当多的用户喜爱小米,也认可小米过往的产品和成就。但在 YU7 这件事上,直接影响了小米整体的口碑。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小米一开始就 " 谨慎保守 " 一些,
毕竟汽车行业不同于电子消费品市场。在电子领域," 不留余力 " 的激进策略或许能带来短期爆发,但在汽车制造领域,这只会为企业留下长期风险。与其追求极速狂奔,不如稳健前行,因为稳健和安全才是汽车行业真正核心的 " 守正 "。
上一篇:河南一地消防队下达“月度指标”: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行政处罚不少于2件!还设置“群接龙打卡+月末通报”考核要求!司法部通报_ZAKER新闻 河南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在监督指导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时
下一篇:苹果官网确认国行 iPhone Air 非合约机,国际旅行支持海外 eSIM_ZAKER新闻 苹果中国官网今天已更新 iPhone Air 的发售信息。在 " 常见问题解答 " 栏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