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给缺点 " 上上秤 "(金台随感)
邱学武《人民日报》(2025 年 10 月 20 日 第 20 版)
世上有卖有买的东西才上秤称量,戥称其重,斗量其容。能进行买卖的,大都是人们所需、受人喜欢的物品。" 缺点 " 是人的毛病,躲之、烦之、弃之,唯恐不及,哪还有人买?还称它干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就得不断克服缺点。克服缺点的前提是正视缺点,不把缺点上秤看看斤两,就难以有清晰准确的认知,进而影响缺点的改正。所以,缺点还真得好好称一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如果只凭肉眼 " 估堆 " 买卖很难交易成功。即便完成了交易,一方也可能产生吃亏上当的感觉。采用双方都认可的度量衡,进行精确量化,相对而言可较愉快地完成交易。要把人的缺点、问题量化是有难度,但也不是办不到。比如说明代万历皇帝,可以说 " 因种种原因,疏于朝堂之事 ",也可以说 " 三十年不上朝 "。后一种说法,不就把这件事的程度量化出来了吗?
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讲成绩,滔滔不绝,仓满囤堆;讲问题缺点,蜻蜓点水,笼统概括:某某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显著,还有提升的空间,等等。简而言之,面对缺点问题,用模糊语言代替了 " 上秤 " 量化。群众对这类现象非常反感。
给缺点称重,使之以一定数量、程度明确呈现出来,对评价一个人、一个领导班子、一项事业的发展来说,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含糊不得。是接受宴请 1 次,还是接受宴请 20 次;是安排 1 个亲属工作,还是走后门安插 10 个亲属,不仅数量上、程度上有差异," 量变引起质变 ",有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大往小说,重往轻说,不合适,不允许;小往大说,轻往重说,夸大事实,无限上纲,伤害团结,制造分裂,后果更加严重。我们对缺点、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量化准确,恰如其分。
敢不敢对自己的缺点称重,可以看出一个人对错误危害的认知能力。能自己发现缺点,掂量出缺点的分量,就有可能及早解决和克服,避免大的 " 翻车 "。陈胜、李自成都是历史上的例子,他们不注意发现和称重自己的缺点,在取得一时胜利之后又一步步走向失败,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被自己的缺点打败的。也不乏正面的例子,战国时期的西门豹发现自己脾气急、易误事,便采取佩戴韦(熟牛皮)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要柔缓。春秋时期的董安于认为自己性子过慢,便佩弦提示自己紧张起来。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以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单靠自己还是不够,还应请别人帮着对缺点称重,不仅 " 闻过则喜 ",而且要知道 " 过 " 的多少。中国古代设置谏臣,听言纳谏是千年智慧。
在今天发展建设的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让缺点问题逐一 " 上秤 ",无疑是值得重视和提倡的好风气。唯有真抓实干、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才能让小至个人、大至国家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杭州一男子跳河救人后发视频遭被救者举报下架,男子打码后重发:被人私信辱骂,只想自证清白_ZAKER新闻 浙江杭州一女子落水
下一篇:香港凌晨突发!一架波音货机冲出跑道坠海,地勤车被撞2人身亡_ZAKER新闻 一架从迪拜抵港的货机在降落过程中疑似冲出跑道坠入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