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这三种:
1.预先警报: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2.空袭警报: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3.解除警报: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1周年纪念日,为了警示人们居安思危、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成都市人民政府定于2022年9月18日上午10点依法组织防空警报试鸣,以纪念这一惨痛的历史时刻。
“九一八”这个用鲜血凝成的数字,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切肤之痛,1931年到1945年,超过3500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牺牲,赶走了侵略者,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告诉世界:中华民族不可欺、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战胜!
抗日战争时期,成都也遭受了侵略。从1938年11月到1944年12月,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日机对成都进行了31次大轰炸,使得成都满目疮痍,一片废墟,5337人死伤。然而,顽强的中华儿女从未屈服,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日军投降,他们经历了22次正面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3万余次小战斗及游击战,歼灭了228万日伪军。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用14年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1950年,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成都人防办事机构、领导机构陆续建立。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确定成都市为人民防空重点设防城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依靠群众力量修建了金河、御河等大量人防工程。2016年5月13日,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强调人防警报系统建设也在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创新升级。
90年过去了,虽然烽火硝烟早已不在,但我们必须牢记历史,让悲剧不再重演。
什么是人防工程?有哪些作用?
答: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依法建设和保护人防工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破坏或拆除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是国家应对核武器、生化武器、常规武器打击的基础设施,战时用于保障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国家机关持续有效指挥,保障战时生产、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物资储备,对减少国民经济损失和支援战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对于平战结合建设的人防工程,除具备战时功能外,平时还可作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交通、地下市政设施等综合功能使用,实现了战备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什么是防空警报?
答: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用于人民防空,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听到防空警报后居民如何行动?
答:1.听到预先警报时,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
2.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当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
(1)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灶间等处藏身。
(2)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迅速卧倒。
3.听到解除警报时:
(1)进入安全地带。由于空袭打乱了社会和家庭的生产、生活秩序,需要遵守战时的有关规定,协助有关部门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使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