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事业单位没有车补?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制定这项政策的决策者是公务员,所以只能分步实施,先从公务员开始。
其次,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与公务员的工作性质有区别,事业单位的工作不完全等同于公务员的工作。
再者,事业单位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学校、医院等,但不承担公务活动,所以车补统一发放存在一定难度。
最后,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会一直推进,彻底完成公务车改革工作。
目前车改都是先公务员,然后可能向事业单位和国企延伸。车改中的车补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事业编的人数要远远大于公务员数,但之前事业单位的公车又远远少于行政机关的公车,一旦发放车补之后,这个金额是相当之大的,财政可能会增加负担。
当前一些地方的车改仍留有车辆,另一方面已经在领车补,效果还很难说,这也给事业编的车补留下难度。
全国公务员才800多万,比较固定,而事业编包括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医生等,有公益一类、二类、三类,形式多样,目前国家正在推动高校、医院去编制化,导致车补这一块无法推进,但个别省市事业编公益一类已经开始试点发放车补,相信会在全国推开。
事业单位包含了很多专业技术职业部门,但教师医院编制职工占大头,3000万的统计中占有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车补是面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一种工作福利性质补贴,真正待过基层的工作人员才明白基层才是所有高大上广阔深的落脚点。因此,车补需要针对这部分人进行发放,但包含了一部分不该得的人,所以不如给他们去吵去喊,至少安定了大家的情绪。
依据法律:《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适用参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