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下降,新能源车主们又开始面临着“里程焦虑”的问题。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缩水、电池充不满电、不敢开暖风等现象仍然困扰着很多车主。
甚至有车主为了充电而凌晨四点起床去抢充电桩。那么,冬季充电究竟有多难呢?
新能源车冬季充电频繁,公共充电桩基本靠“抢”。车主老张表示,冬季充电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是在附近居住,导致充电桩不够用。
特别是在中午11点,位于北京亮马桥某写字楼的地下停车场里,10个充电桩都处于满负荷的状态。
此外,一些换电站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车主只能在换电站等电池充电。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充电设施跟不上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78万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
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99万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量为70.4万台。充电设施的增速远远赶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速。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我国车桩比例约3:1,但是整个公共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却还不到百分之十,这主要是因为充电桩的分布不均。
此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导致了充电设施的压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都表示,预计到年底新能源车销量会超过300万辆,渗透率同比提高了近200%,充换电设施目前是不匹配的。
因此,需要加强充电的便捷性,提高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技术上,需要加速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应用,减少充电等待的时长,统一接口,提高适配性。
在选址上,需要参考各地加油站模式,让车主在5公里内就能找到一个可用的充电桩,减少寻找充电桩的时间。
政府和企业需要协同合作,共建共享共管,才能真正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的问题。
总之,新能源车充电桩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充电设施的建设需要跟上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增长,同时需要提高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
技术上需要加速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应用,统一接口,提高适配性。只有这样,新能源车才能真正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