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合资车重?发展较晚罢了,已经改变不少
国内汽车发展相对较晚,虽然如今国产车的质量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合资车(轿车除外),但早期的国产车依赖于技术,使用了一些低级装配,整车制造经验几乎为零。因此,早期国产车的质量很一般,人们对质量差的看法由来已久。
随着技术的进步,国产车逐渐改变了品牌形象,但需要花费十年时间来稳定品牌形象。然而,国产车的品牌根基仍然脆弱,因此不能在任何方面出现失误,更不能降低标准,否则同样的问题,就无法与合资车竞争。
合资汽车品牌往往有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历史,品牌文化已经形成,国内消费者已经准备好接受进口文化。这种心态决定了合资车出现问题时,无论国产车再怎么出色,消费者都可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国产车最大的竞争优势是性价比高,即价格便宜、配置高档、空间大。与成熟的合资车相比,国产车只能通过提高配置、降低价格来增加竞争力,而配置的增加会导致整车重量增加。
国产车价格不能太高,否则消费者不会购买。因此,国产车需要在保持配置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能使用铸铁等材料,但这会导致重量增加。
为了减轻重量,国产车需要使用较大比例的复合材料,如高强度钢或更轻更强的铝钢。这种材料用得越多,造车成本无疑会增加。
如果不用这些复合材料,国产车就无法达到与合资车轻量化的水平。此外,国内轿车普遍采用铸铁结构的发动机,比铝制发动机略重。铸铁发动机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等优点,能够承受更大的扭矩输出,这也是国产车发动机较重的原因之一。
国产车的内饰用料上乘,整车配置也很高。然而,高配置会导致线束数量增加,内部材料的重量也会比较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出行和驾驶体验。因此,国产车的车重自然增加。
10年前的国产车通常较为笨重,无法减轻车身重量,因此使用更厚的钢材来弥补强度上的不足。近年来,国产车在车身轻量化方面有了进步,但在30万以下价格的车型中,与合资车的差距不大。
真正不同的是国人对合资车和国产车的承受能力。如果发动机出现问题,国内车企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国产车需要提高竞争力和口碑,而不仅仅是依靠高配置。如今,国产车的质量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请以新的眼光看待国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