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缤越的底盘设计是基于BMA平台打造的,这个平台汇聚了吉利多年来的逆向丰田平台经验和技术,以及沃尔沃和领克的模块化经验,将逆向丰田平台进一步模块化。从底盘结构和安装孔位来看,缤越的原型车更像是丰田威驰。接下来,我们将对缤越的底盘进行详细解析。
前悬架采用了常见的麦弗逊式悬架,下摆臂为单层冲压钢板,副车架为标准的一体式结构。这种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体积较小,有利于紧凑的发动机舱布局。然而,由于侧向支撑力度不足,转向时侧倾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可能会出现掉头漂移翻车的情况。
后悬架采用拖曳式扭力梁非独立悬架,这种悬架由一根圆管热压成型而成,比单片焊接的扭力梁更加强大。避震筒与弹簧分离设计,这会使避震筒行程增长,有益于舒适性调校。
吉利缤越的空载底盘最小离地间隙为196cm,具有较强的通过性能,足以应对大多数路况条件。然而,底盘高度过高会导致车身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较差,转向侧倾不如低底盘容易控制。
前防撞梁采用双层辊压制成,带行人保护泡沫。钢板厚度为1.28毫米,宽度只能覆盖车头的63%,防护面积较小;吸能盒有溃缩褶皱和相应的打孔,但长度较短,溃缩空间不大。另外,前防撞梁与水箱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发生碰撞时,水箱受伤的几率较大。
后防撞梁为单层冲压制成,钢板厚度较薄,仅为1.07毫米,宽度覆盖范围也只有58%,防护面积比车头还要小。后吸能盒只是冲压钢片,等于没有。此外,后防撞梁位置比后尾箱门还要靠里,无法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缤越的底盘整体风格更偏向于舒适,不适合运动。悬架为级别配置,调校偏硬;前后防撞梁比较薄,吸能盒溃缩空间小,防撞性能并不理想。底盘平整度不错,但防护喷涂并不理想,除了部分区域有一些喷涂之外,绝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喷涂处理。不过,在发动机及两侧部位安装有护板,面积较大,而且隔热做得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