侉子,读音为kuǎzi,是中国一些地区的汉语方言词汇。指说话带很重的外地口音的人。有时特别针对语速快,口音不正不清,发音偏后的人。具有轻蔑和嘲笑的意味,是一种不礼貌的称呼。
侉子这个词也常被用来指代没见过世面的人。
侉子拼音
侉子拼音
kuǎzi
侉子示例
1.张天翼《清明时节》一:“那些穿灰布衣的侉子倒很讲理:一直住到二三月--没闹过什么事,顶多不过在买东西的时候要赊赊账。”
2.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潘大獒原姓包,是潮河北的侉子,因在家乡杀了人,便逃到淤黄河岸,投靠了潘一豹。”
3.扬州评话《宋江·推枣包刘唐混西城》中,写“侉子有意和少年人瞎扯蛮,拿他作作耍“;又写侉子在人群中相挤,“是人都怕侉子,他就沾光是侉子,人吃了苦,反而不和他噜嗦,让他走“。这个“侉子“,据说是一个“蓝脸红胡子山西侉子“,也即赤发鬼刘唐。
侉子记载编辑播报
侉子记载
编辑
播报
《坚瓠集》:“各省皆有地讳。莫知所始如。畿辅曰响马。陜西曰豹。山西曰瓜。山东曰胯。河南曰驴。江南曰水蟹。浙及徽州曰盐豆。浙又曰呆。江西曰腊鸡。福建曰癞。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云贵曰象。务各以讳相嘲。”[1]
[1]
侉子昵称编辑播报
侉子昵称
编辑
播报
即挎子。二战时期,德国宝马公司最早生产的BMW-R71边三轮摩托车,曾随德军横跨整个欧洲大陆,这是边三轮摩托车的前身。中国“侉子”一般是指国产长江750,即排量750cc的三轮摩托车。由于该车外形是一辆摩托单车外挎一个边斗,一般人叫边三轮摩托车。
挎子
宝马公司
边三轮摩托车
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