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是发动机最重要的机件之一,它由主轴颈、连杆轴颈、曲柄、平衡块、前端和后端等组成。
曲轴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在汽车领域中非常重要。
曲轴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曲轴的支承方式分为全支承曲轴和非全支承曲轴。全支承曲轴的主轴颈数比气缸数目多一个,比如六缸发动机全支承曲轴有七个主轴颈。非全支承曲轴的主轴颈数比气缸数目少或与气缸数目相等。这种支承方式虽然主轴承载荷较大,但缩短了曲轴的总长度,使发动机的总体长度有所减小。有些汽油机可以采用这种曲轴型式。
其次,曲轴的连杆轴颈是曲轴与连杆的连接部分,通过曲柄与主轴颈相连,曲柄处铸有(或紧固有)平衡重块。平衡重块用来平衡发动机不平衡的离心力矩,有时还用来平衡一部分往复惯性力,从而使曲轴旋转平稳。曲轴前端装有正时齿轮,驱动风扇和水泵的皮带轮以及起动爪等。为了防止机油沿曲轴轴颈外漏,在曲轴前端装有一个甩油盘,在齿轮室盖上装有油封。曲轴的后端用来安装飞轮,在后轴颈与飞轮凸缘之间制成档油凸缘与回油螺纹,以阻止机油向后窜漏。
曲轴的形状和曲拐相对位置(即曲拐的布置)取决于气缸数、气缸排列和发动机的发火顺序。安排多缸发动机的发火顺序应注意使连续作功的两缸相距尽可能远,以减轻主轴承的载荷,同时避免可能发生的进气重叠现象。作功间隔应力求均匀,也就是说发动机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曲轴转角内,每个气缸都应发火作功一次,而且各缸发火的间隔时间以曲轴转角表示,称为发火间隔角。四行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其转角为720,在曲轴转角720内发动机的每个气缸应该点火作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