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通常为3-5年或3-5万公里。然而,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轮胎的更换需要先考虑磨损程度,其次是年限。即使轮胎使用仅一年,如果磨损严重,也需要更换。如果轮胎磨损不明显但已经服役超过5年,也必须更换,以避免爆胎的风险。
判断轮胎是否需要更换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1. 轮胎经常出现胎压降低。
轮胎打好气后,一般胎压变化很小,除非你长时间停车不开。如果你的车轮胎三天两头的胎压降低,那轮胎肯定有问题。例如,你充气后的胎压是230kpa,两三天后,胎压变成了220kpa,又过了两三天,胎压变成了200kpa,然后又过了几天胎压就成了180kpa,这样的胎压变化极不正常,一般被认为轮胎有质量问题。
再结合你使用此轮胎的年限和里程来看,如果达到了5年时间或者5万公里及以上的里程,那就直接更换了。当然,你也可以到汽修店去检测一下轮胎,如果是破了,也可以补一下,只要不上高速公路,继续开也行。如果需要上高速,就直接换了吧。
2. 轮胎表面与凹面的沟槽相差不大。
注意观察轮胎表面的3~4条沟槽,也叫排水槽,是凹下去的,一般与轮胎表面相差几毫米。一旦沟槽与轮胎表面的距离磨损到1.6mm,或者小于这个数值,就应该换轮胎了,意味着轮胎磨损比较严重。轮胎的磨损与路况有关,经常在坑洼的路上行驶与城市道路上行驶,对轮胎的磨损肯定不一样,同样的里程之下,坑洼的路上磨损更严重,在城市道路上轮胎能用8年,那在坑洼的路面行驶就只能用5~6年。
3. 轮胎表面有鼓包、裂纹。
轮胎表面有啥情况,眼睛是能看得到的,比如鼓包、裂纹、扎了钉子、破了个洞等等。扎了钉子是可以补的,补好之后跟正常轮胎一样,也能上高速,破了个洞视洞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能补,一般超过6mm大小的洞就不能补了,轮胎侧面破了洞也不能补。鼓包和裂纹也不能补,这是轮胎的质量问题或者使用时间长而老化的情况,鼓包比较好判断,就是轮胎表面某些部位非正常鼓起来,这是轮胎受外力而产生损坏的一种情况,但凡发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换胎了,这是爆胎的先兆。
4. 时间长了、里程大的轮胎必须更换。
轮胎使用8年以上,或者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轮胎就要强制更换了,这已经是更换的极限期了。即使你的轮胎看上去还好,实际上老化严重了,轮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胶,橡胶是一种随着时间会老化的材料。即使你车上一次也没有用过的备胎,超过8年,也得换,因为寿命到了。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想换,轮胎是汽车的易耗品,到了一定的时间与里程就必须强制更换,毕竟和个人安全比起来,换轮胎的那点钱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