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轮胎出现破损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是修补还是更换。以下是一些情况下的建议:
1. 胎面扎钉子。
如果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被钉子扎到胎冠,我们可以根据伤口大小来决定是否需要修补。如果伤口小于6mm,只需进行适当修补即可;如果伤口大于6mm,那么修补可能无法保证安全,建议更换轮胎。
2. 小于3毫米的裂口可以使用补丁修补,大于3毫米的裂口则建议使用蘑菇钉修补。
3. 如果轮胎侧壁有裂口伤帘线或胎面裂口超过6mm,建议更换轮胎。
4. 轮胎掉胶。
如果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被尖锐的石子划伤,我们需要检查一下。如果只是少量橡胶脱落而没有变形或大面积掉块,可以继续使用;否则,建议更换轮胎。
5. 补过两次以上的轮胎。
如果轮胎曾经被修补过两次以上,稳定程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如果前两次受伤部位较小且在胎冠较厚的位置,且使用了合适的修补方法,轮胎仍然可以延长使用期限。
6. 胎侧有破洞。
胎侧破洞可以根据大小来决定是否需要修补。现在修补技术已经提升,如果破洞在合理范围内,可以进行修补。
7. 缺气碾压过的轮胎。
缺气碾压过的轮胎无法进行修补,因为胎侧结构受损面积过大,轮胎整体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建议更换轮胎。
为了保养轮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按时清除轮胎间隙里的石子。
2. 防止轮胎曝晒。
3. 经常检查轮胎的胎压,按照汽车油箱盖上的标准值进行调节。
4. 重视悬挂系统的保养。
5. 定期检查前轮定位。
6. 行驶时选择路面,避免与可能刺破或刮伤轮胎的物体接触,避免化学遗洒物质对轮胎的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