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是指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不足20分钟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驾驶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驾驶技能下降,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防范疲劳驾驶带来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驾驶人不得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这一规定旨在保障驾驶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在疲劳驾驶状态下,驾驶员可能会出现视线模糊、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驾驶人必须高度重视疲劳驾驶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为了避免疲劳驾驶,驾驶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确保在行车前精神状态良好。此外,保持驾驶环境舒适、调节车内温度适宜也有助于缓解驾驶疲劳。同时,驾驶人还应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升身体机能。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劳,驾驶人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缓解措施。例如,用冷水洗脸、喝酸奶等刺激感官的方法可以帮助恢复清醒。此外,进行适当的伸展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疲劳。然而,如果疲劳症状持续加重,建议驾驶人立即停车休息,确保在恢复精神状态后再继续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