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规格,作为轮胎几何参数与物理性能的核心指标,通常由六大部分构成:轮胎宽度、扁平比、轮胎类型、轮辋直径、负荷指数以及许用车速代号。每一部分都承载着轮胎性能与适用的重要信息。
轮胎宽度不仅影响油耗,更直接关系到抓地力与车身稳定性。较宽的轮胎,因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强,从而提供更好的操控稳定性,但相应的油耗也会有所增加。
扁平比,作为影响车辆操控性的关键因素,低扁平比的轮胎因其胎壁薄、对路面反应灵敏,而备受性能车型青睐;反之,高扁平比的轮胎则因其缓冲厚度大、对路面感觉较差,更常见于舒适性车型与越野车。
轮辋直径,以英寸为单位,直接决定了轮胎的内圈大小,与轮辐一同构成了车轮的主体。
轮胎类型中,“R”代表子午线轮胎,因其优异的散热性能与穿刺后的漏气缓慢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轿车。
负荷指数与许用车速代号,则分别代表了轮胎的承载能力与速度极限,是选择轮胎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参数。
以轮胎规格195/65R15 91V为例,195mm的宽度、65%的扁平比、子午线轮胎类型、15英寸的轮辋直径、91的负荷指数以及V级许用车速,共同构成了这款轮胎的全面性能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