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烂”《曙光集》,青年学者王志伟讲述:杨先生教会我的那些事_ZAKER新闻 影响他近 20 年!" 翻烂 "《曙光集》
创始人
2025-10-19 08:51:17
0

原文标题:《杨振宁的一句话,影响他近 20 年!" 翻烂 "《曙光集》,青年学者王志伟讲述:杨先生教会我的那些事》

提起杨振宁,许多人会想到诺奖光环、物理公式背后的科学高度,而对电子科技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所所长,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志伟而言,杨振宁先生的影响藏在更具体的时光里。

2008 年,王志伟在上海读大学时,聆听了近 90 岁的杨振宁全程脱稿、语速轻快的中文讲座,收获颇丰。学术的品位、人生的选择,近二十年的科研路里,王志伟始终带着这份影响前行。这份传承,早已不只是学术上的指引,更是一份让年轻研究者读懂 " 如何选方向、如何做学问、如何守初心 " 的精神坐标。

听到杨振宁逝世的消息,37 岁的王志伟说:" 不像一个遥远的名人走了,更像一位熟悉的长辈离开。" 在他看来,缅怀杨振宁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阅读他的学术人生,他提起那两本被自己 " 翻烂 " 的《曙光集》《晨曦集》。10 月 18 日,王志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 NBD)的专访,细说这份影响背后的故事。

杨振宁 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足够简洁、漂亮,同时又非常丰富探寻暗物质研究,他与丹麦院士首选 " 杨 - 米尔斯理论 "

NBD:您的研究领域,是基于 " 杨 - 米尔斯理论 " 的支撑,在暗物质领域探索。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从这个角度切入?

王志伟:2008 年前后,我还在上海读大学本科。当时杨先生来复旦大学做讲座,我怀着追星的心情,现场聆听了杨先生的讲座。

他当时已是近 90 岁高龄,但精神状态非常好,全程用中文演讲,思路非常清晰,语速也快,几乎完全脱稿。演讲时也播放 PPT(演示文稿软件),但常常只是扫一眼,基本不用看。

那场讲座中,杨先生很强调年轻人的学术研究 " 品位 "。他对理论品位的理解,不是说一个理论能够实现什么,就是好的,而是这个理论足够简洁、漂亮,同时又非常丰富。对此,我当时有很深的触动。

后续我在丹麦做博士后,我和我的合作导师,一位丹麦的院士,我们一致认为,首选 " 杨 - 米尔斯理论 " 来切入暗物质的理论研究。虽然物理学的理论模型非常多,但千挑万选想找一个最简洁,又足够丰富的理论框架,那就是 " 杨 - 米尔斯理论 "。

NBD:杨振宁先生的那堂讲座,对您后续的道路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王志伟:不仅对我的学术研究有影响,对我后续的人生方向都有触动。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他讲 " 学术品位 ",还有他回忆自己的人生选择。

早年他出国留学,是瞄着实验物理学的方向,但很快发现自己不擅长这方面,他意识到自己在理论物理学方面更有天赋,做了两年实验物理学后,他果断放弃了这一方向,转向理论物理学。

一般的学生很难做到,可能会想,我都付出两年时间了,先毕业或怎样。但他就果断放弃,直接转到理论去了。他让我意识到,学术领域有一个频谱,你要去感受哪一个谱段、哪个区间最适合自己。所以后面我也做出自己研究区间段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初杨先生讲座的影响。

2010 年我出国留学,2022 年回来。中间的 12 年,其实没有跟杨振宁先生有直接接触。但他做的公开学术报告上网后,我都会去认真学习,又买了他的各类书籍、传记,好好去揣摩他的想法。

杨先生的文章集锦《曙光集》《晨曦集》都被我翻烂了,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写到邓稼先先生时,笔尖流露出的感情,是一个科学家对祖国深深的情怀。

《曙光集》《晨曦集》 图片来源:购物平台截图

半个世纪前的理论,如何影响今天?它既是现代粒子物理的 " 基础设施 ",又助力探寻看不见的暗物质

NBD:作为普通大众,应该怎样理解 " 杨 - 米尔斯理论 " 对于科学界的贡献?

王志伟:杨先生有很多杰出的科研成果,但是有两项最重要——第一项,是他与米尔斯一起创立的 " 杨 - 米尔斯 " 规范场。用今天通俗的语言,杨先生的一句话," 对称性,决定相互作用 "。第二项,是他与李政道先生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

" 杨 - 米尔斯 " 规范场这一理论使我们对自然界中的 " 力 " 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构成粒子物理领域 " 标准模型 " 的奠基石。而粒子领域的 " 标准模型 ",类似于化学当中的元素周期表,它是对现有已知粒子以及粒子与粒子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分类的理论框架。打个比方,在盖房子前,它既帮我们弄清有哪些 " 砖块 "(基本粒子),又指明了把砖块黏在一起的 " 水泥 "(相互作用)是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它们如何按规律组合。

基于标准模型的各种实验检验,又催生并迭代了很多代粒子 " 加速器 "。这些加速器进一步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超导材料,在医疗(如核磁共振、质子治疗)、电力、交通(超导磁悬浮)等领域有广泛运用。

其实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很多来源于数十年前的基础理论探索,只是在转化链条与产业化中滞后显现。最有名的实际上是万维网,最早建立在欧洲的核子中心,是为他们内部的资料共享,后来演变成我们今天在互联网上浏览网页、点击链接的通用方式。

前沿的理论物理研究就是如此,有时候你不是完全为了某项应用技术,但最后其实带动了很多技术的发展。

NBD:现在您基于 " 杨 - 米尔斯理论" 探究暗物质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王志伟:前面我们说了 " 杨 - 米尔斯理论 " 为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宇宙中充满了人们看不见的 " 暗物质 ",我们假设在看不见的暗物质的世界里,同样也由 " 杨 - 米尔斯理论 " 所描述。在早期工作中,我们借此来提取早期宇宙的引力波信号,后面我们基于 " 杨 - 米尔斯理论 ",提出暗物质的构成可以是 " 胶球 ",是强相互作用、凝结成团的复合型粒子。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的刘江来教授对我们的理论特别感兴趣 , 他主持了 panda-X 暗物质探测实验。此后他希望能基于 " 胶球暗物质理论模型 ",在 panda-X 上进行探测验证。

他很真,90 多岁不立 " 科研一线 " 人设不自卑才敢挑战,他给了中国青年闯顶尖物理的底气

NBD:您觉得杨振宁先生回国对中国科研领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王志伟:杨先生这个人很真,我看过他回国后的很多学术报告实录,报告一开始,他就坦言自己已不在科研一线,他不去立什么 " 诺奖获得者 90 多岁还在科研一线 " 的人设。一个归国的大科学家,在公开场合直接讲他已经不在科研一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觉得比起直接可见的科研成果,杨先生回国对中国物理学界的意义在更深远的层次上。

杨先生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回归带来了顶尖的学术交流。同杨振宁先生一起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姚期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当年毅然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是应来自杨振宁的回国邀请。作为杨振宁的弟子,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张首晟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特聘教授,每年回国数月授课。

杨先生多次面向青年学子做学术报告、公开演讲,给到包括我在内的青年人实实在在的精神引领。还有,他投身一线教学。此前似乎有一种风气,资深的大牌教授,不太愿意给本科生上基础课。但杨先生回到清华后,身体力行亲自备课,给物理本科生讲授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他这么做了,也会带动别人这么做。所以他对青年学子的影响,可谓代代传承。

杨振宁先生为清华大学本科生授课 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NBD:杨振宁先生不仅在物理、数学这些理科类有极高的造诣,他的人文修养其实也很强。您怎么看人文修养对学术品位的影响?

王志伟:不仅仅是杨振宁先生,比如李政道先生,作画、写诗都很棒,还有数学家丘成桐先生、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等。他们这批科学家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个误区,我以前其实是比较偏科的,对于人文类东西的兴趣,完全不如对纯自然界的追求。但是慢慢地,我也意识到人文修养的重要性,我现在也慢慢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产生研究兴趣,也会花时间去专门学习。有时候理科的灵感来源,来自这种跨学科的研究。

NBD:您怎么看杨振宁先生为中国学界留下的精神遗产?

王志伟: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如果没有杨先生和李先生,我们在做一些极富挑战性的理论物理科研课题时,可能会想,中国人是否够聪明?因为感觉在现代物理学界,之前所有的重要成果都是外国人做出来的,好像中国人无法胜任理论物理的杰出工作。但杨先生和李先生的出现给了大家信心,中国人是可以的。这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敢于去挑战重要的科学课题,因为只有我们不自卑,才敢于去挑战。

记者 |丁舟洋

编辑 | 金冥羽 魏官红 向江林

校对 | 董兴生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 nbdews 原创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莞9个月男孩被抢18年后找回... 原文标题:《东莞 9 个月男孩被抢 18 年后找回!认亲现场喊 " 妈妈 " 令人泪目,母亲为儿子戴...
振宁曾在百岁生日宴后摔倒,致脊... 原文标题:《杨振宁曾在百岁生日宴后摔倒,致脊椎骨裂在 301 医院住了 85 天,朱邦芬:翁帆为杨先...
台风“风神”12级海南启动Ⅳ级... 记者从海南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 24 号台风 " 风神 " ( 热带风暴级 ) ...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办... 图为近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内的 " 模力社区 ",参加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 " 中国式现代化...
被救女子投诉救人男子发视频,别... 既要肯定救人者的见义勇为,也该正视被救者的权利诉求。▲高先生跳河救人后,其发布的视频被被救女子以 "...
员工被要求退还三年过节费?广州... 作者 | 第一财经 安卓近日,多名某农商行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该行要求员工退回 3 年前至今的过...
中国式安全,赢得国际信任票_Z... " 我忘在桌子上的手机,竟然没人拿走!"近期,俄罗斯记者里克 · 桑切斯在与法国巴黎科技商业学院赵克...
4名学生共骑一辆共享电动车,见... 新京报记者 马骏 制作 王子轩10 月 18 日,四川眉山市洪雅县 4 名学生骑着一辆共享电动车在街...
4岁走失女童找到后,参与救援的... " 找到了!孩子生命体征平稳!"10 月 17 日 9 时 30 分,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黑水镇大营子...
看到“野人孩子”,心里为何那么... 作者 | 速棠10 月 15 日,雅西高速四川石棉服务区惊现 " 野人小孩 "。网络流传的视频画面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