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革新再次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首次在轨验证,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实力与创新精神。
这项技术通过闭式循环运作,利用往复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实现了从热能到动能的高效转换,继而通过线性交流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为航天器提供了一种高效、轻便且可靠的电源解决方案。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以简约的构造、卓越的转换效率和环保特性脱颖而出,减少了对传统太阳能的依赖,对于未来载人月球任务和深空探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梦天”实验舱的航天基础试验机柜中,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的试验装置成功展示了其在轨稳定性,其热电转换效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试验装置在热能、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快速启动以及低振动和噪音控制方面均表现出色,这为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验证关键技术和获取数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传统的静态同位素温差转换技术相比,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凭借其动态特性,如NASA GRC在1989年的研究,展现了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在航天领域展现了其潜力,还在我国船舶领域取得了早期应用的成功。而在空间领域,斯特林发电系统利用空间热源,展现了其长寿命和高可靠性,无疑为未来的太空探索任务开辟了广阔的能源供应途径。
这一里程碑式的验证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热电转换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也预示着我国在航天能源领域将引领全球前沿,为未来探索更深、更远的宇宙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