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瓶的充电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器一般采用四段式充电方式,包括恒流充、恒压充、涓流充等阶段。在恒流充电时,控制电路消耗的电能相对较少,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转为恒压充电方式。随着电瓶电压的上升,充电电流逐步减少,直到充电电压与电瓶电压相当。在恒压充电过程中,再进行恒流充,分段越多,效率越高,但控制越复杂。当充电电压与电瓶电压相当时,进入涓流充,平衡电压一般设计在电瓶终止充电电压(电瓶额定电压的1.2倍)再加此电流下克服电瓶内阻产生压降的值(不同电瓶有不同内阻)。
电瓶的构造包括负极(填满海绵状铅的铅板)和正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板),电解质为百分之22~28的稀硫酸。在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为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为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