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循环,这一由工程师米勒在1947年提出的发动机循环方式,通过提前关闭进气门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其独特之处在于,尽管压缩比小于膨胀比,与阿特金森循环相似,但米勒循环避免了复杂的连杆机构。
米勒循环发动机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通过改变进气门关闭时间,发动机的压缩比得以调整,从而提高了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其次,这种循环方式能有效减少发动机的爆震现象,降低一氧化碳排放,尤其在低负荷状态下更为省油,因此在新能源和燃油车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米勒循环发动机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高负荷情况下,发动机的功率可能不足,导致加速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大众汽车的部分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其低配版车型的发动机功率相对较小。此外,由于需要提前关闭气门,发动机的结构相对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最后,当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时,输出的扭矩可能不足,导致车辆在起步时可能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