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压监测和胎压报警是汽车领域中两个常见的功能,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然而,它们的检测方式却有所不同。胎压监测是一种主动检测方式,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轮胎的胎压情况,一旦发现胎压异常,就会及时提醒驾驶员。而胎压报警则是一种被动检测方式,只有在轮胎胎压过低或过高时,才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
那么,为什么胎压监测和胎压报警会存在这些区别呢?因为它们的目的不同。胎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醒驾驶员轮胎胎压是否正常,以保障行驶安全;而胎压报警则是为了防止轮胎胎压过高或过低,从而减少轮胎的磨损和延长轮胎寿命。
那么,胎压过高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胎压过高会使轮胎的摩擦力和附着力降低,从而影响制动效果和轮胎寿命。其次,胎压过高还会导致轮胎耐扎性能下降,容易造成爆胎。此外,胎压过高还会加速轮胎胎面中央的花纹局部磨损,使轮胎寿命下降,车身的震动变大,影响到其他零部件的寿命。另外,胎压过高还会导致轮胎帘线受到过度的伸张变形,胎体弹性下降,使汽车在行驶中受到的负荷增大,耐轧性能下降。最后,胎压过高还会增加轮胎受到路面钉子、玻璃尖锐物体扎入胎内的风险,受到冲击产生内裂和爆破,从而造成爆胎。
因此,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我们应该经常检查轮胎胎压,避免轮胎胎压过高或过低。如果发现轮胎胎压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胎压正常,从而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