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间隙,是为确保内燃机配气机构的正常运作而精心设置的。由于配气机构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气门挺杆、气门杆等部件会因受热而伸长,可能会导致气门无法紧密关闭,从而产生漏气。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配气机构在设计时,会在进排气门杆尾端与挺杆(或摇臂)上调整螺钉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这就是所谓的气门间隙。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气门会因为温度的上升而膨胀。如果在冷态下,气门及其传动件之间的间隙过小或没有间隙,那么在热态时,由于膨胀,气门及其传动件可能会导致气门关闭不严,使得发动机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发生漏气,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输出,甚至导致启动困难。因此,在发动机冷态装配时,会预留一定的间隙来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这就是气门间隙的作用。
气门间隙的调整至关重要,其调整方式会因气门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气门位置主要有侧置气门(SV)、底置气门(OHV)和顶置凸轮轴式气门(OHC)三种。从结构上看,侧置气门最为简洁,但由于其抗爆性能和高速性能相对较差,主要适用于低压缩比和转速不高的发动机,因此在国外已经逐渐被淘汰。
从性能上来看,顶置凸轮轴式气门表现最为出色,它不仅能满足高转速、高压缩比和大功率车型的需求,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