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欧盟已是晚期的大清_ZAKER新闻 欧盟的一系列表现
创始人
2025-08-29 10:51:10
0

近期,欧盟的一系列表现,让那些预言 " 美欧分歧将持续扩大 " 的朋友大跌眼镜:

曾一度号称要祭出 " 反胁迫工具 " 大杀器的欧盟,绕开大多数成员国会商,光速和特朗普达成所谓的 " 贸易协议 ",看得连法国都觉得是在投降。冯德莱恩从华盛顿回到布鲁塞尔的椅子垫还没坐热,又光速伙同一群欧洲领导人再赴华盛顿为泽连斯基壮胆。

谈着的明明是乌克兰的事,离开时却被白宫发了个声明,单说 " 已就互惠、公平和平衡贸易协定框架达成一致 ",再把之前的 " 协议 " 内容重申并细化了一下,这次一片安静。

就这么被吃得死死的,连欧洲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德国军工企业莱茵金属公司 CEO 帕佩格感慨道:" 在谈判中,欧洲只能坐在‘小孩那桌’ "。

看似还有一战之力的欧盟,为何却如此涣散?恍惚间让人想到 35 年前那个同样庞然大物的苏联几乎顷刻间的瓦解。孰不知美国对欧盟进行了为期更久、入毒更深的 " 和平演变 "。如今的欧盟,已经丧失了在战略格局上进行全面自救的能力,虽然发展水平依然看似名列前茅,但事实上已经不再属于世界一极,并正持续沉沦。

看似发达的经济体,是如何被 " 劫持 " 的?

虽然从数据来看,其经济体量依旧庞大,但稍加比较,就能一窥欧洲经济相对美国的衰退。2008 年,欧盟和美国的经济体量几乎是并驾齐驱,但到 2024 年,欧盟 GDP 已经不到美国的 2/3。1995 年,欧洲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 95%,而到 2023 年,已经滑落到 80%。

欧洲人常常引以为傲社会福利的突出,但是根据经合组织数据,哪怕是被赞誉为 " 欧洲火车头 " 的德国,其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也比美国低了 16%。美国家庭近几年的消费开支整体依然在增长,直到今年贸易战起,捱到了年中才考虑削减开支。而麦肯锡的调查显示,2023 年 80% 的欧洲消费者已经在节衣缩食了。

1890-2022 年欧盟对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左)和 2000-2019 年美国和欧盟特定行业平均年劳动生产率增速(右)。图表来源:The future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微观层面中的企业,萎缩之势更为严峻。2015 年,全球市值前 100 名的公司中,有 52 家是美国公司,28 家是欧洲公司。十年后,美国的总数增加到 58 个,而欧洲的数量则下降到 18 个。

这背后又暴露出欧洲经济的一大致命问题——错过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量子投资方面,十家顶尖科技公司中有五家位于美国,四家位于中国,欧盟没有一家。此时,全球前 20 大科技集群中,欧洲仅剩下 1 个,2017 年时,它明明还有 6 个 ……

这种落后还远远不止技术上的落后,而是转化成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市场垄断。从 2017 年开始,欧洲约 70% 的基础 AI 模型由美国开发,美国三大科技巨头占据欧洲云计算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而最大的欧洲云运营商仅占欧盟市场的 2%。信息与通讯的主动权易手将带来什么,咱都懂的。

而且现实已经给不了欧盟多少掉头的时间,受制于环保政策和对天然气的依赖,欧盟能源电力价格高企,持续削弱产业竞争力。2020 年后,欧盟经济遭遇了新冠疫情、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以及俄乌冲突三连炸,不断的对俄制裁加剧了欧盟的能源危机,推高制造业成本,又导致了欧洲对美国的能源依赖,并刺激了欧洲产业和资金大量外流。

欧盟天然气进口来源的国别结构,俄乌冲突后大量份额被美国替代,而随着欧盟许诺扩大对美天然气采购金额,未来能源对美依赖将进一步加深。数据来源:欧洲委员会

根据德国央行的数据,自 2010 年以来,由于德国企业将资源转移到了德国以外的地方,这导致超过 6500 亿欧元资本净流出。其中,近 40% 的资金外流发生在 2021 年之后。按德国经济研究所统计,仅 2022 年德国对外投资导致的资金净外流就高达 1250 亿欧元。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欧盟国家在 2023 年涌入美国的所有外国直接投资中占 45%,总额达 2.4 万亿美元。从 2010 年以后短短 13 年时间,欧盟对美国的出口份额就从 14% 上升到了 21%,其中近半数增幅发生在俄乌冲突后。

由此又带来下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通过金融对欧洲的 " 劫持 "。如今的现状是:摩根大通等美国银行在批发银行服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贝莱德等基金管理巨头则操纵和监督着欧洲大部分投资。美国占全球股票价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少不了欧洲大陆如上文这样一浪高过一浪的 " 捐输 "。

尤其黑色幽默的是,如今欧洲自己的对外贸易结算,美元占比居然能超过 70%,快要让人遗忘欧元的存在。

就在今年上半年,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还在畅想:尽管美国关税政策会对欧洲经济造成 " 短期干扰 ",但这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 " 独特机遇 " ——特朗普对欧盟征收关税会成为欧洲大陆 " 走向独立 " 的开始。

现实证明,欧洲大陆反而正在成全特朗普的 " 茕茕独立 "。而它们自己在物价上涨、能源依赖和产业外流中,透支着自己的发展潜力,它们的经济正在被持续地 " 劫持 "。

如此众多的政府,又是如何被 " 夺舍 " 的?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是多党制议会,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权力较小,且权力来源依附于议会选举。这从制度层面为美国渗透提供了条件。

而且美国与欧洲的特殊关系并非是现在才开始的,其渗透可谓源远流长。据统计,从 1946 年 1 月 1 日到 2000 年 12 月 31 日,美国和苏联 / 俄罗斯共进行了 117 次党派选举干预。其中 81 次是由美国进行的。而这 81 次干预中,将近 1/3 发生在欧洲,位居美国干涉区域之冠。

与其他国家策动政变或内战不同,美国对欧洲主要是采取干预选举,上世纪美国实施的此类行径,1/3 发生在欧洲,法德悉数在列。

所以知道美国为啥对 " 干预大选 " 这么敏感了吧。

而且美国的选举干预不仅是针对他国政府,向欧洲与各国议会的渗透也是不遗余力,各种经济赞助与 " 青年领袖 " 计划层出不穷,形成了代理人的培植梯队。甚至有评论认为,美国对选举的干预,就是 " 挑选演员的节目 ",还无所谓被扶植的当事人在本国阵营的切换,只要能遵循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就已经被曝出该组织资助了大量在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西欧国家的各类组织,甚至不乏一些反对派组织。当时美国国内就有质疑,认为在 " 民主根深蒂固的国家 " 投钱是浪费资金。

对比下如今的现实?是浪费还是超额投资?

而这种投资还不仅仅是花在欧洲政府、党派及其选举之间,还有各类社会组织与媒体也 " 躬逢其盛 ",美国借此大吹法螺,打着兜售价值观的旗号培植各种关系网,关键时刻能助自己一臂之力。随手一例,在过去数年,正是受美国资助的欧洲价值安全政策中心、环球安全中心等智库,密集举办各类研讨会、智库活动,鼓动欧盟追随美国 " 小院高墙 " 政策。

此处插播一句,NED 的第二任总裁戴蒙 · 威尔逊,其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的任职正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高级主任。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欧盟居然还耳濡目染,受到 NED 工作模式启发,在 2013 年也成立了 " 欧洲民主基金会 ",旨在向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者尤其是反政府势力提供快速、灵活的活动资金,与美国组团 " 洒向人间都是怨 "。

而和科技行业并称卧龙凤雏的,就是欧盟的媒体行业。如今欧洲在传媒领域越来越受美系基金会的赞助,也没有自己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他们曾以为没有传媒巨头就是自由的标志,孰不知宣传阵地你不占领自然会被美国占领,到最后全成了信息茧房的标签。

美国大西洋之桥、比德伯尔格会议、三边委员会等组织与德国主要媒体人及主流媒体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来源:瑞士政策研究所 SPR

美国对欧洲的渗透还深入到了产业一线,走向了资本家的对立面。二战后,美国劳工联合会受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及美孚、通用的巨头的资助,打着反共和工会的旗号,打入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之中,甚至不惜以贿赂和雇佣涉黑暴徒的极端手段,抢夺左翼工会的设施和财务,以此获得欧洲上层的支持,扩大自身的影响。

随着黑白两道打出的 " 赫赫威名 ",这个表面上的 " 工会 " 甚至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及中情局的秘密扶持。在未来的几十年,其在欧洲的摊子也是越铺越大,渗透到了一大批欧洲工会和学生组织中,并且横跨左右翼。

而这样的运作最终又反哺回了政界。以法国为例,仅由这条线就能拉出一张长长的政客名单,这些人均参加过 AFL 在法国渗透相关组织或受其资助,包括:前总统尼古拉 · 萨科齐及其内阁成员弗朗索瓦 · 菲永、泽维尔 · 达科斯、埃尔韦 · 莫林和米歇尔 · 阿略特 - 玛丽,以及前国民议会主席伯纳德 · 阿科耶、多数议会党团主席让 - 弗朗索瓦 · 科佩,还有左翼的法国社会党原第一书记让 - 克里斯托夫 · 康巴德利斯、前总理莱昂内尔 · 若斯潘。

该组织在欧洲以外的活动更为奔放,在 20 多年前委内瑞拉针对查韦斯的政变、海地针对阿里斯蒂德的政变中,都能看到其身影。西欧自然不需要如此 " 大动干戈 ",但在这冷热之间,我们也可以一窥其对西欧政坛的温水煮青蛙。

军队方面同样也是如此。二战后,欧洲国家在逐渐向美国和北约让渡防务权利,冷战后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而美国充分利用了北约这一工具,建立由其所引领的地缘安全体系,渗透进了欧洲各国军队。在北约东扩的进程中,美国对东欧国家提出 " 文官控军、情报部门去苏化、司法改革 " 等政治基准,达标方可启动入约谈判,甚至直接为其国防部、国安委提供顾问与课程。

这种模式相较之前更为直接地介入到欧洲各国的军事事务,而当这些被换过脑筋的军人进入到本国和北约的军事指挥机关后,能进一步贯彻美国的战略意图,达到由 " 掺沙子 " 到 " 换脑子 " 的功效,乃至随着这些军人的从政产生外部效应。

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最近刚被我国外交部点名 " 不再进行任何交往 " 的捷克总统帕维尔,其加入军队后曾学习情报课程,东欧剧变后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英国坎伯利以及伦敦皇家国防研究学院进修,并曾在美国开展军事外交。其在军队中的最高任职是捷克军队总参谋长、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其升职过程中涉及伊拉克战争、欧乌关系、巴以问题、中国敏感问题,曾一次次公开发声站队美国立场。这样的案例远非个案,而这样的人在掌握军队甚至国政权力之后,会对本国与欧洲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就不言自明了。

分化与监听,助催 " 夺舍 " 的两剂猛药

帕维尔的案例背后还反映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欧洲决策日趋 " 中东欧化 ",即中东欧一批冷战后才投靠美国阵营的国家在表象上出现了 " 皈依者狂热 ",引导议题,骑劫欧盟决策。

美国早在世纪之交,就在蓄意培育这股势力,当时就发明了 " 老欧洲 " 和 " 新欧洲 " 这样的术语,欧盟的东扩反而成了美国不断混入 " 新欧洲 " 代言人的机遇,待到形成气候之时,欧盟的决策便屡屡被这些来自中东欧的政客带节奏,我们很纳闷欧洲国家是如何在产业政策、难民问题、对东方关系上如此 " 昏招迭出 ",损人利美不利己,其实相当部分与决策的 " 中东欧化 " 息息相关。

最新的两个案例便是俄乌冲突与提高防务支出。早在俄乌冲突前半年,西欧国家还在徘徊调停之时,中东欧国家便已经抢先提高调门,并且包括军事在内的各类援助涌入乌克兰,当时援助排行榜位居前列的除了美国,便是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当时援助额最高的已逼近国内 GDP 的 1%。且援助兑现率奇高,上述六国同期的兑现率均在 80% 以上,波兰甚至达到 100%,当时美国的兑现率也不过 38.2%。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希望欧洲各国提高防务支出。又是波兰带头,在 2022 年 3 月通过《保卫祖国法》,决定从 2023 年起将国防支出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3%,以此示范效应,为美国提供素材,刺激欧洲诸国再纷纷表态。

" 新欧洲 " 如此出挑," 老欧洲 " 其实也在缓慢换血。除了干预选举、军事操纵、渗透媒体和社会组织外,美国还有一招便是间谍监控。而这其中目前暴露得最为清晰的就是德国。

国内很熟悉 2014 年 " 棱镜门 " 事件,却未必知晓其后面在德国发酵到了何等夸张的程度。被 " 棱镜门 " 曝光的被直接监控的德国政商领袖,就多达 300 人,包括国防部、经济部、内政部等多个要害部门,明着暴露的间谍就高达十几人之多。

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这些事情刚刚被曝光的时候,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在接受采访时居然表示,很难说服华盛顿改变自己的方式。尽管存在分歧,但德国依然希望和美国情报机构继续合作。并强调 " 德国从反恐和其他方面的合作中获益 "。

这就是某些人口中 " 本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政治家 "。

更为黑色幽默的是,德国议会对于 " 棱镜门 " 监听成立了调查委员会,结果该委员会成立于 2014 年 3 月末,同年 7 月初,这个要去调查美国监控的组织就被爆料又遭受到了美国情报网的监视。到 2015 年 6 月,德国就放弃了对窃听事件的调查。直到 2023 年的爆料仍在显示,美国情报部门可以轻松调阅德国国防部的通信。

此时的德国媒体和教科书,早已将此事翻篇,连篇累牍的宣传,都会将大规模监控称为东方阵营的特产。

这就是号称欧盟双引擎的德国,这就是号称 " 最伟大政治家 " 的治下。这样的国家,怎能指望制定哪怕是相对独立的政策?怎能指望和它还能去进行稍微机要一些的战略协同?幸亏欧洲现在还在和平年代,一旦真到战时,柏林的筛子恐怕比德黑兰要大得多。

正如一只蟑螂被看到时,满屋已是怎样的惨不忍睹。美国在德国内部的情报网,还只是冰山一角。年初刚和特朗普在扯皮格陵兰的丹麦,早在多年前已有爆料,仅是对默克尔的监听,丹麦就已参与。而在丹麦的这个情报网,不仅是只针对德国与丹麦之间,法国、瑞典、挪威都有涉及。在此之外,还有一张覆盖全欧洲的大网。

这其中有多少上不了台面的事情被美国侦知,我们只能脑补。但我们知道的是,特朗普多次用足够下流的口吻,揭露包括马克龙在内的欧洲政要隐私,甚至直达床笫之间,而他们对于如此不讲规则的斯文扫地,却是安静如鸡。

当一个组织、一个政权,内部都被渗透到这一步时,后面会发生什么。熟知国民党反动派历史的朋友,心里都该有答案了。

如今的欧盟,才是真正的 " 脑死亡 "

综上,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当今的欧盟:经济上被劫持、政治上被夺舍。在世界多极化浪潮滚滚向前的时刻,一个对外无法自主、对内四分五裂的欧盟,却丧失了自己作为 " 一极 " 的资格。

别说经济体量还足够大,按安格斯 · 麦迪逊的推算,1820 年的 GDP 天下第一是中国的清朝,占比高达 32.91%,可是清朝有未来吗?

欧盟亲手拆掉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别看法国领导人至今还在前仆后继地给戴高乐献花,可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已经过去了小一代人的时间;法国深度介入中东的泥潭,引爆困扰欧洲的难民潮,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戴高乐为法国留下的远东遥相策应的外交遗产,被连续三任法国总统挥霍了个干净,乃至去年汽车关税问题、今年台湾问题,欧洲向着东方发难的急先锋都是法兰西。

欧盟亲手拆掉了自己的地缘协同,别看欧洲教科书里对从黎塞留到俾斯麦的纵横捭阖溢美备至,可当欧洲有机会将巴黎、柏林与莫斯科连接成前所未有的地缘共同体时,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当选的欧洲领导人却以各种理由拆解了这样的合作,并且参与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之中,最终引爆中东乱局与俄乌冲突,在难民潮涌与枪林弹雨里,再来一场贸易战的沧海横流,验证了自己的空间与能力都萎缩并猥琐到了几百年来的最低点。

欧洲还亲手拆掉了自己的责任担当,以及必须以此为基础才可能形成的凝聚向心力。过去几十年从防务到主权的让渡,让欧洲在遗忘 " 独立自主 " 和空喊口号 " 人民自主 " 里变得扭曲而虚伪。少数还有一点工业和国防体系的国家,嘴炮 " 防务自主 " 漫天震响,但始终不肯为欧洲安全付出足以取代驻欧美军的代价;力推东扩轰轰烈烈,却一直设计不出一个协调区域平衡、防范组织核心权力被稀释的完善设计。最终在半推半就里,让每一步表面的扩张都在预告整个组织的死亡。

通过俄乌冲突与贸易战,我们看到了足够讽刺的一面,马克龙说北约 " 脑死亡 " 了,其实北约有被美国窃据的大脑,它没有死。真正脑死亡的是欧盟。俄乌冲突强化了美国对欧洲的限制,贸易战测出了欧洲虚弱的底色。当特朗普施展在我们熟悉的历史里足够拙劣的手腕,想要摆脱俄乌战场的泥潭之时,偌大一个欧洲,却在几十年劫魂夺魄里麻木地没有多少反制的策略,喊了这么多年的 " 欧洲觉醒 ",被一通乱拳的 " 美国优先 " 撕裂了个粉碎。

即使没有俄乌冲突,没有贸易战,欧洲自己在 " 和平演变 " 中的衰落也是肉眼可见,就以默克尔主政下常被誉为 " 经济火车头 " 的德国为例,一面是经济数据大发展,一面却是基建、环保、数字化全方位落后。施罗德为默克尔留下的是一整套 "2010 议程 " 的改革方案,而默克尔留给朔尔茨的却是德国工业 4.0 变成了工业 0.4,外加不久之后就因为诈骗一般的 " 明斯克协议 " 破产而引爆的俄乌冲突,连同 " 北溪二号 " 因爆炸泛起的泡沫。

在一地鸡毛的大环境下,我们肉眼可见的就是欧洲政坛代表人物的凋零。在我们的成长的岁月里,从戴高乐与阿登纳、到蓬皮杜与施密特、再到密特朗与科尔、希拉克与施罗德,曾经的欧洲风云人物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书写着他们那虽然破碎但能连篇万里的江山,并让北大西洋对岸不得不有所收敛。

而如今的欧洲政坛又推得出什么样的人物能及于他们乃至万一,无论是地缘政治、经济改革、产业调整、社会福利 …… 他们中哪一个做出了哪一项政绩能被欧洲老百姓哪怕能夸满一个月?他们中哪一个又表现过哪一项担当又能被这个世界记住哪怕一小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居高位者如过江之鲫,政党轮替速度不断加快、政治光谱差别不断缩小、政治人物本身不敢承担分内权责,遑论去在一体化进程中去 " 敢为天下先 "。

冷战后西方国家领导人换届速度,整体上近年处于加快之势。图表来源:作者自制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如此解释政治人物的重要性:" 法国威慑战略的核心便是国家元首,即我本人。"

而今我能想到的却是这样一句感慨:" 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这是一曲挽歌。凡读史者,到此都会停留一会儿,放空倾耳一番,聆听这一曲黎塞留、科尔贝尔、梅特涅、塔列朗、加富尔、俾斯麦 …… 但凡有灵,都会参与合唱的挽歌。

政治人物的修为,只是一种表象的集成,归根结底是一条路线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的破产。欧美长期形成了一种制度惯性,欧洲靠让渡自己的防务、主权乃至部分经济利益,构建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大西洋联盟,通过追随美国获取一定的制度性红利,并能集中更大精力发展经济,甚至得以分享些许制定和行使规则的权力,进而得到超出自身实力地位的好处。

包括欧盟在内的不少声音都会将其形容为 " 第三条道路 ",但事实上,这种 " 主权换福利 ", 毕竟是服务于别人的利益,在他人刺刀下一心搞经济的模式,在当前这个世界已经走到了尽头。固守该模式带来的后果,发展陷入瓶颈的规则制定者,第一个就会把刺刀对准肥硕的小弟们。而习惯了躺在那里岁月静好的他们,圆滚滚地甚至忘记了撒腿跑。

欧盟的主要大国,脱胎于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的列强,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曾有过两面性,靠着当年的家底与惯性,利益和美国并不完全重合时,还是能斗争一阵。但经历了长达 80 年的 " 和平演变 ",如今可供斗争的资本越来越少,妥协越来越多,伴随着洗不脱的帝国主义原罪,正在日益滑向反动的深渊。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格外令人齿冷的就是,在这种滑落中,它们正在追随美国,不断挑衅我们的核心利益。不管是合作掏空 " 一个中国 " 的内涵,还是在东海南海问题上说三道四、煽风点火,它们已经成了常客。

就在过去这一年,法国、荷兰、德国等多国跑到台海 " 自由航行 ",被 " 台独 " 死硬分子吴钊燮感激涕零为 " 捍卫台海 ";就在今年 6 月的一次研讨上,它们的智库正在公然鼓吹什么德国要脱离 " 中国框架 " 去认识 " 真正的台湾 "。就在这个 8 月,马克龙还在大言不惭不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强硬,以后就无法对华强硬。

还记得上文刚写到的么?犊耳!

不要再幻想什么 " 两弱对一强 "、" 唇亡齿寒 ",如今欧洲的逻辑是 " 取偿于宋 ",被 " 和平演变 " 高度渗透的欧盟,也已经几乎不容许一个能对霸权说 " 不 " 并能贯彻之的人来掌舵。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曾长叹: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家园的梦想已经破灭,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噩梦,欧洲正在经历着一场 " 划时代的崩溃 "。

不用急着叹,这才只是开始。对欧盟来说,这会是双重的崩溃,既是 " 独立欧洲 " 理念的崩溃,也是崩溃后所投奔的帝国及其理念,在不久后的二次崩溃,连带掀翻五百年来起源于欧洲的整个帝国殖民的根基。

夜很长,餐桌也很长。但它们的夜,恰恰是所有被压迫者一定会到来的晴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错过右转专用车道在路口能右转吗... 如果错过了右转专用车道,那么在路口是不可以进行右转的。因为过了右转专用道后,就进入了直行车道,此时再...
如何判断机动车是否超速 如何判... 超速是指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速度。判断超速的依据是:机动车不得超...
上坡抖动无力是什么原因 上坡抖... 上坡时车辆抖动无力,可能涉及以下多个因素:1. 发动机油路不畅:喷油器堵塞、油管漏油、汽油泵功率下降...
变速箱一轴坏了的表现 变速箱一... 变速箱一轴出现故障时,会有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如果损坏不严重,变速箱可能会出现异响和抖动。特别是在变速...
充电宝放车上有危险吗 充电宝放... 将充电宝放置在车内是有一定危险的,因此我们不建议这样做。充电宝是锂电池,其化学特性并不十分稳定,无论...
更换刹车油 更换刹车油 更换刹... 更换刹车油是汽车保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保证车辆刹车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驾驶安全性。下面介绍...
比亚迪秦方向盘转不动 比亚迪秦... 比亚迪秦方向盘转不动的原因有8点:1、助力泵损坏。助力器问题方向盘和助力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当...
汽车aux连接手机为什么放不了... 汽车AUX连接手机无法播放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车上的AUX接口与手机连接无反应。这可能是由...
后备箱没关上路会被罚么 后备箱... 车辆的后备箱没关,车辆上路行驶会被交警处罚,一般会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但是只对违规的车...
国三标准何时执行的 国三标准何... 国三标准开始实施于2007年7月1日,这标志着中国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的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实施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