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界,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两大巨头阵营,一为美国通用与镍氢电池的不解之缘,另一为日本松下与丰田的强强联合。
通用的故事:
始于Stanford R. Ovshinsky的创新,通用在1994年通过收购Ovonics专利,将镍氢电池技术引入了其标志性车型EV1。这款电动汽车在初期配备了16.5-18.7kWh的铅酸电池,随着技术发展,后期版本换用了26.4kWh的镍铬电池,实现了228km的续航,成为当时电动汽车的里程碑。
然而,通用的镍氢电池冒险并未长久,EV1的失败和电池的销毁,使通用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策略。专利的辗转,从通用到德士古石油再到雪佛龙,镍氢电池的命运也随之波折,但其生产技术被Cobasys和后来的SBLiMotive(由三星SDI与博世合资)继承,直至博世独掌大权。
日系的合作伙伴:
另一边,松下与丰田的PEVE合作则为新能源车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高容量镍氢电池。1997年,丰田普锐斯首次搭载了这些电池,后续的本田Insight和福特Escape等车型也受益于这种技术。尤其是普锐斯,其电池技术的长寿命和可靠性赢得了全球超过1600万辆的销量。
专利纷争与市场转变:
美日两家公司在镍氢电池专利上的较量持续多年,直至PEVE通过支付特许使用费获得北美销售权。然而,通用的Cobasys转而投入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而本田和福特则逐渐转向锂离子技术,丰田则以镍氢电池坚守其HEV路线。
总结与未来:
尽管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丰田的坚持与通用的转型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今,丰田凭借镍氢电池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成为了HEV领域的领头羊,而其他厂商则选择了不同的路径。